©三孔舟 | Powered by LOFTER

由柿的法洛希尔影响开始写原创小说,明明大纲都设想得差不多了,动笔写就郁卒。光是场景描写的两段就花了一个小时,适才发现那仅有的两段还有点文理不通。而且通段读下来是缺乏凝重感的呆板僵硬。
语文老师夸过我“读的书多,写作时自然而然就能写出品质感上佳的句子”。似乎也的确是这样的,但天知道我那些句子几多原创几多自创的。已经记不清用了多少次“格局”“见证”“物化”“异化”等套过来的词语了,也许有自创词语,但也只是精心挑选的与原版大同小异的漂亮一点的垃圾。就算不计较这些,写作时使用的这些词语不过是耍小聪明,是流于华丽词藻的“云破月来花弄影”,而不是“采莲南塘秋,莲花过人头,低头弄莲子,莲子清如水”那样的单句简单,联在一起却通融一气的意境。所以在考场作文上我的所谓优势,到了真正写文时,不过是纸老虎。
似乎缺乏场景想象能力和描写场景能力是纵贯一生的。小学时“返景入深林”对我来说就只是“返景入深林”,而不是一幅画面,一个意境。
但是感谢蒋勋和他的说唐诗说宋词,和帕乌斯托夫斯基的金蔷薇,我终于理解场景之美了,也意识到自身某一部分的失去,现正以快成年的年龄努力做蒋先生小学就可做到之事。
也许很多人读诗会自然而然有场景联想,但我不能。比如读到“水落而石出”,也许很多人会直接想到水徐徐落下石头渐渐显露的场景,我只能生逼自己停下阅读,卖力的与懒惰抗争,艰难的想象一个池塘,再无故添加几块石头,再在脑海模拟水落的场景,即便这样仍旧不能体会水落石出的意境。再比如“山有木兮木有枝”,我得先想空山,再凭空生成一课无根树,再让树生出几根枝条来,从而粗糙的体会越人思念王子的心情。就是这么累,好在蒋勋先生帮我做想象的工作,让我看见了意境之美并且付出努力去感受感知。现在已经好多了。
综上,开始学着写场景了但还是好累啊。

评论: 1
评论(1)

群籁虽参差,适我无非新